电镀废水如何处理才能稳定达标排放?[/k19/]
在电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清洗镀件,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电镀废水处理是电镀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
2008年,环保部发布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规定了废水污染物的20项指标(包括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镉、总银、总铅、总汞,以及总铜、总锌、总铁、总铝、pH等7项指标,要求在车间或生产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进行监测)。
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污染环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大了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规定“排放、倾倒、处置含有铅、汞、镉、铬、砷、铊、锑等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排放, 倾倒、处置含有镍、铜、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十倍以上”,以及“两年内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和有毒物质,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且有过前列行为的,
电镀废水是容易超标的污染物。
通过与电镀企业、地方环保部门沟通和文献调研,电镀企业中容易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总镍、总铜、总锌、总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氰化物等指标。
某典型市县电镀企业监测超标。
根据华东某县地方电镀企业废水排放标准分析(见表1),电镀企业超标因子主要集中在总铜、总锌、总铬和总镍。
二。对过量排放的处罚
近年来,电镀企业超标排放相关事件中涉及的超标因子有氨氮、化学需氧量、总锌、总铜等指标。这些事件都属于有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超标排放的情况,并不是废水直接排放或者简单的处理非法电镀企业排放事件。
影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主要因素
根据物理化学性质,电镀生产中容易超标的污染物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总铜、锌、铬、镍属于金属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氰化物属于非金属污染物指标。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同一类别的污染物超标原因也相似。
此外,各类污染物的稳定性除了与自身特性有关外,还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如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影响。
1.影响金属污染物稳定性的因素。
电镀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很多。除了对应于电镀种类的金属盐之外,还使用大量的无机和有机材料,包括无机络合剂和有机络合剂。常见的无机络合剂有氰化物、焦磷酸盐、多磷酸盐、氨水等。有机络合剂主要包括有机酸、有机膦和胺类,它们会与金属离子形成溶解的络合物。
仅通过普通的化学沉淀法处理来限制含有溶解络合物的电镀废水的效果。需要通过氧化、酸化、水解除去络合剂,使金属离子游离在溶液中,然后加入化学沉淀剂进行沉淀。
目前部分电镀企业或园区仍采用单一化学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没有去除络合剂的断链,或有断链但断链不全。所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镍、铜、锌等金属。
离子存在于溶解的络合物中,化学沉淀法难以去除,导致出水超标。
此外,氢氧化锌、氢氧化铬(III)等。是两性氢氧化物。如果pH调节不当(过高或过低),会造成沉淀不完全,影响去除效果。
2.影响非金属污染物稳定性的因素。
电镀前处理、电镀中、电镀后都会产生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在废水中的含量通常反映为化学需氧量。
电镀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其中许多难以降解,可生化性差。传统的单一AO(厌氧/好氧)方法和A2O(厌氧/缺氧/好氧)方法具有有限的处理效果。
同时,电镀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化合物会产生“伪化学需氧量”,导致化学需氧量增加。
硝酸广泛用于电镀辅料,因此电镀废水中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
高含量硝酸盐的存在会抑制好氧池中氨氮的硝化作用。如果有机碳源不足,微生物将无法进行硝化作用,导致氨氮去除效果差。
此外,电镀废水中常用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处理,但PAM在絮凝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无机铵盐,也会导致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增加。
废水中的氰化物容易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氰化物。如果没有彻底断网,氰化物很容易超标。
次磷酸钠将用于电镀辅料。常规的化学沉淀法很难直接去除次磷酸盐,需要氧化成正磷酸盐才能容易地进行化学沉淀。
电镀企业往往不设置氧化含磷废水的处理环节,次磷酸盐得不到有效去除,出水总磷容易超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无论是环境监管部门还是企业主,都认为电镀生产的特征污染物是重金属污染物,重点治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放松对非金属污染物的控制,废水监测往往存在选择性。企业的自检和环保部门的监督性监测主要以监测重金属污染物为主,非金属污染物的监测频率远低于金属污染物。
自我管理和外部监管的放松影响非金属污染物的稳定性。
3.影响标准稳定性的外部因素。
(1)技术因素
①生产的“清洁”状态工艺
近年来,国家和相关省份大力推进电镀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艺。企业原辅材料的“绿色”程度,工艺工艺的清洁程度,废水循环利用的发展程度,都成为决定电镀废水能否达标,影响标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人工生产线槽液量大,槽液跑、冒、滴、漏(尤其是老企业),有价金属在线回收不到位,都影响废水稳定达标。
②污染控制环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自动化水平越高,达标的稳定性就越有保障。在一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药剂的用量是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确定的,而且是人工或半自动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很难将处理效果与工艺规定联系起来。
③污染控制的针对性
电镀废水种类繁多,可分为不同种类的废水分别收集,分别为处理。
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每种方法分别有多种处理技术。处理技术可能因不同的废水质量而异。很多企业在选择处理技术时没有针对性,很难保证出水达标。
(2)管理因素
①管理制度的完善。
污染治理设施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工艺管理、水质分析、人员考核等。是运营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② 运营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电镀废水处理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专业的设备运行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水质分析检测人员。
但实际上,部分电镀企业运营人员专业技能低下,难以保证废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甚至部分运营人员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容易出现将本应作为危险废物运输的废槽液排放到电镀废水处理设施的违规操作。
③监控到位的程度
环境监测是判断达标和整改效果的重要依据。
很多企业的监测主要依靠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外部监测。开展自我监测的企业数量少,监测指标不全。不了解处理的情况和效果,企业很难保证废水排放稳定达标。
实现稳定排放标准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污水处理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
有条件的电镀企业或园区应实行废水分类收集和分质处理。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几种类型收集:
(1)需要预[/K31/]且不能与其他废水混合的废水,包括含氰废水和含铬废水;
(2)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废水,如含镍废水、含金废水、含银废水;
(3)原处理废水;
(4)混合废水或综合废水;
(5)清洗用水。分流后,根据不同废水的水质特征和执行的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如《电镀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电镀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试行)》(HJ-BAT-11)、《电镀废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10)
另外,车间排水要规范。有电镀车间的企业,非电镀车间废水不得混入电镀废水处理系统。
2.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2013年修订)》和电镀行业标准条件,应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包括:含氰沉锌、氰化电镀工艺(氰化钾镀金和以氰化亚金钾、银铜基合金和预镀铜为背衬的镀金/) 工艺或在铬酸酐质量浓度超过150g/L的钝化液中钝化的产品, 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放含汞蒸气或废水,废水中含镉的民用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排放的工艺和产品(船舶和弹性件除外),废水中含铅的加工过程中使用和排放的工艺和产品(国家专项除外),只有一个普通的砖混结构的清洗池,没有喷淋和浴回收等措施。
3.实施清洁生产改造。
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中高费方案实施,逐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参照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达到清洁生产I级(清洁生产国际领先水平)或II级(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单一品种、连续生产的电镀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和半自动生产线要达到70%以上。
安装水计量装置,将洗涤槽改为二级或三级逆流洗涤槽,配备喷淋或喷淋洗涤等节水装置,槽旁安装水回收装置。
推广用低铬、三价铬钝化等有毒原料代替工艺。
4.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完善企业环保制度,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环保技术人员,加强业务和沟通。
控制排放标准执行情况,定期开展全指标监测,加强企业自身排放标准控制。
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的电镀园区应加强对上游水质的控制,确保上游水质在园区集中式污水设施的可接受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出台园区管理办法,采取加强监管和处罚等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园区管理,杜绝混排、违规排放、超标排放。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标签:  电镀,废水,污染物,治理,排放,化学,企业,金属,指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