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智慧农业
导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继自动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石,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工业领域,更是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创新。那么,人工智能在人类古老的农业领域表现如何?[/K19/]我们连种地都要输给电脑吗?[/K19/]
农业是传统产业。虽然比较传统,但却是一个正在被人工智能彻底改变的领域。Why ?回顾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从早期的刀耕火种到农机化肥的开始,这些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农业更高的目标一定是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自动调节水、肥、光、温,因为作物的生长实际上是一件需要点对点精细控制的事情,但是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是人力远远无法完成的。怎么解决?[/K19/]安装传感器,然后把水、肥、光、温的控制用这个连接起来,农业机械用这个连接起来。事实上,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从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80年代,在政策的影响下,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智慧农业之路,在农作物种植设计、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90年代是智慧农业的发展时期。农业机器人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研究者都在为此不断努力。截至目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慧农业正处于大规模应用阶段,精准农业、无人机植保等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农业应该是什么样的?[/K19/]农业现代化应该已经在很多领域实现了,甚至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先进得多。然而,目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除了要知道自己发展成什么样子,还要知道其他国家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的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其实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农业已经发展的比我们先进很多了。几年前,他们提出了一个叫做精确农业的概念。换句话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逐渐应用于农业。
智慧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国家也对智慧农业或其产业化给予更多的政策和支持。2017年一号文件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为主线,提到加快科技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农业装备智能化;2018年文件的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到发展数字农业,推进物联网实验和遥感技术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水平。据统计,201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6亩/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89亩/人少1.43亩。可见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均耕地的减少使得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发展智慧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促进耕地高效合理利用,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的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十年快速推进。因为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很低,所以数据采集的成本变得非常低。有了合理的算法,农业将成为完全被人工智能改变的学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标签:  农业,出路,发展,智慧,人工智能,我国,应用,生产,水肥,技术,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