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的几种模式
今天的农业正在走向新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产业,如何借助“互联网+”?飞起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国都在谋划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的跨界融合,打造新引擎,培育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的新业态、新产业。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
“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报告称,正在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传统农业如何借助“互联网+”飞起来?很多人认为农村互联网rural internet plus)就是农村电商,但实际上农村电商只是一个很小的模块。农业互联网观察介绍互联网+农村常见的几种创业模式。
模式,农村电商
在互联网+农业的大潮中,电商企业自然是排头兵。2015年初以来,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许多优质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在网上销售,畅销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目前,已有24个省市的31个地县在阿里平台设立了“专馆”,淘宝正常运营的乡镇和行政村网店数量达到163万家,其中经营农产品的网店近40万家。其中,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借助网络营销,迅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
与此同时,各类互联网龙头公司也在进军农业。阿里从2003年开始实施淘宝村,2012年实施遂昌模式,2014年实施“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2015年实施“智慧农村”。与此同时,农村贷款已扩展到25个省250个县的近6000个村庄。此外,实施JD.COM F战略——工业品进农村、农村金融和生鲜电商,“一县一中心”在全国建立自营的“县域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实现家电渠道的平滑下沉。目前已经在全国1500个县落地生根,包括电商、物流、金融等各种服务。
源网络
模式二。农业众筹模式“互联网+农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电商只是一个开始。
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一个人气飙升的分支,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在农业上操作众筹还是新鲜事物。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农业众筹模式。农业企业需要更多的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跳出行业看行业,打破传统思维,创造符合自身条件的新模式。
一般来说,农业众筹可以贯穿整个农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农业的育种、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提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有条不紊的组织生产。从田间开始,通过互联网技术灌溉农作物,然后输出合格的产品,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极具吸引力。
农业众筹和电子商务有本质区别。电商只是简单的在网上卖现成的产品,而农业众筹在产品形成之前就有完整的创意。这种模式包含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新农业创新的有力手段。
模式,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现在,各类农村信息服务网站也在兴起。中国有3000多个与农业相关的网站。乡村音乐、Wancun.com、Sannong.com、新Rural.com和Village-to-Village.com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资源。
要想让农村信息化“又好又普及”,首先要利用各种应用服务,让农民获得对农业有用的信息,直接帮助他们的生产和销售。这样就能让农民“想用就用”,但“想用”之后,又得“好用”。对于没有先进信息技能的农民来说,不如“授人以鱼”。
目前互联网+的农村地区信息服务公司并不多。一是农村地区网络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电脑和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相对较少。即使在用户中,仍然有一些工具只用于日常生活中看电视和打电话,很少真正用于在线访问信息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农村联网的普及,农村信息服务将会非常普及。再加上庞大的农村市场,信息量是无穷无尽的。对于任何领域来说,畜禽养殖,各种种植,二手市场等等都可以开辟一片天地。
但这种模式对于一个非常广阔而分散的农村市场来说,需要长期扎实的工作才能稳步推进。而且农村市场的渠道具有高度排他性,拥有先发优势后,后来者的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在互联网上拥有农村渠道的网络资源,就相当于掌握了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未来可以大展拳脚。
鸿昇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首页
模式四。农村金融模式对于农民来说,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也渴望解决发展产业资金、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让各类“三农”客户,尤其是贫困农户,能贷到款、贷到款、办得快、还得起。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责任,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目前,农村金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2007年银行正式挂牌以来,邮政搭建了“银行行政、银行保险、银行企业、银行协会”的合作平台,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同时,因地制宜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将大型农机、农业订单大户、涉农直补资金、土地流转收益等陆续纳入抵押范围,形成农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商户贷款、县域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等10个产品线。
除了邮储银行,还诞生了其他定向金融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农村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农户交易数据,如今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大数据资源。凭借大数据判断农民信用的能力,这些大型涉农企业纷纷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为农民提供信用贷款,如大北农民的农业银行贷款和农业财富贷款、村村乐的村村通贷款、村村通一体化等产品。这些平台为千家万户的农民搭建了一个连接市场的大通道,解决了他们产后进入市场的问题。
当然,这些贷款方式都是在农民伯伯产权没有完全完善的背景下创新出来的。未来随着农民产权的合理化,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信农民贷款将不再是问题。
五、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模式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品牌农业将成为未来的一大商机。农村电商不再是营销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模式。目前优秀的农产品电商品牌有河北羊绒、山东博兴的秸秆土布、奉节脐橙、甘肃成县核桃等。
由于农产品整体缺乏品牌,品牌建设的空间比其他品类更大,因此品牌农产品电商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村电商必然会走上品牌化的道路,但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打好品牌“组合拳”也很重要。同时,由于农产品电商增长快,物流成本高,电商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天然的品牌依赖性,如果不能完成品牌打造的产品,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农产品的消费习惯、文化特色以及互联网的个性化和共享性。一方面要做一个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
模式6。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
目前,农村物流网络还不完善。传统物流仅由邮政服务支撑。但随着农村电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村网购人数的不断增加,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政策的放开,各种渠道的开放,邮政开始扩张,但负荷巨大,难免不出差错。目前,邮政依托原有的邮政基地,开通了迈乐网上购物平台。并通过邮政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开发农资农具、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招商引资等农产品以外的农村电商新内容。此外,借助“邮差”系统,可以在邮政网点、“三农”服务站、村邮站甚至利用快递员营销等线下实体进行线上线下互动。
此外,有些农产品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温度,如各种生鲜食品、豆制品、活禽、家畜等。目前这类产品的运输只能靠个人携带,但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空间浪费。所以如果能进行农村物流,统一运输各类产品,搭建第三方运输平台,对整个农村电商市场肯定是好事!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尤其是像农业这样一些相对落后的传统行业。有可能借助互联网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主要思路是把农业思维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而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结合农业。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将互联网作为实施新型农产品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工具。有了这个改革,必然会有很多新的思路,新的玩法,大量的非农企业会跨界。
农业和互联网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产业融合创新,更新的互联网产业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农业的短板,甚至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农业创业者要在充分认识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探索更好的切入点,实现企业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标签:  农业,互联网,农村,模式,服务店,信息,的发展,产品安全,技术,全国,观点评论